德媒电液动三通阀披露,德方正在调查由五男一女组成的一个团体,他们使用假护照,租借的一艘游艇中发现爆炸物痕迹。据悉,一家总部位于波兰的公司向六人出租了这艘游艇,而这家公司的所有者为两名乌克兰人。
德国单层
棒条阀8日通报,调查人员怀疑这艘船可能被用于运输“北溪”管道爆炸所用“爆炸装置”。
不过,德方表态较为谨慎。德国检方称,调查人员仍在尝试确定嫌疑人的身份和动机,目前仍未得出确切结论,特别是爆炸事件是否由某个国家下令实施的论断。
德国媒体还表示,不排除“伪旗行动”(False Flag)的可能性,即有人故意留下痕迹以栽赃乌克兰。但目前尚无相关证据。
英国《泰晤士报》7日也来凑热闹。该报透露,西方情报机构圈里已经流传了数月相关情报,即一家位于乌克兰的私人企业参与爆炸事件,但该企业的名字至今“保密”,以避免乌克兰和德国之间可能出现“公开争吵”。
一天之内,美德英媒体开足马力齐爆料,矛头所向更是从俄罗斯“秒转”乌克兰,有何意味?
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、上海欧洲学会会长丁纯表示,西方媒体密集抛出新说辞可能有以下意图。一则,消弭此前赫什爆料的负面影响,为受到指控的美国开脱。二则,一定程度维护美欧团结,保持内部一致性。当前,德国等欧洲国家内部有声音要求调查“北溪”事件,认为美国该对此事负责。这不利于美欧团结和推进反俄挺乌事业,为此,需要抛出新说辞加以对冲。
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认为,从对赫什爆料的集体“沉默”,到如今群起报道,西方媒体的前后表现可谓反差鲜明。一方面,说明之前的谎言已无法掩饰,沉默也不再奏效,需要编出新的谎言来圆谎,来回应西方内部的不同声音,包括欧洲国家一些政治家、民众的质疑。另一方面,说明西方特别是美方又祭出拿手的舆论战来混淆视听。
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·佩斯科夫8日说,美德媒体的报道是在“协同释放假消息”,企图把公众视线从真正的袭击元凶身上转移。